第六章10(1/2)
每个生产队又派十来名妇女,送稻草到学校来。这都是朱云光老师下队讨要来的。余校长叫炊事员烧了一大缸开水。他还叫朱明光老师找马主任开后门弄了三斤红糖票。当时糖非常紧缺,只有生孩子的产妇,凭孩子出生的证明才供应一斤半红糖。明光老师的爱人马主任就是管给产妇发布票糖票的。余校长把三斤红糖通统倒进水缸,拼命地搅了一阵。用锅盖盖住缸口,放上两只搪瓷把缸。妇女们挑了稻草送到学校。余校长就吆喝道:“妇女同志们辛苦了!来来来!喝点糖水解解渴吧!”
“糖水?!”妇女们把稻草扔在操场上,风也似地向水缸奔过来。这些女人看来是两年没喝过红糖水了。三年灾害时期,出生率奇低。大多数妇女都患有子宫下垂,月经不调的毛病。她们一听说有红糖水,兴奋得五脏六腑翻江倒海了。抢着把缸,勺起糖水,昂着脖子往肚里直灌。余校长叫着:“别急,别急,来的女同志每人一把缸。”操场上简直是疯了起来,几十个女人们的笑声与嬉闹声汇成一片。挑了一趟的女人说:“我们再挑一趟来,余校长,您要不要?队里的稻草多着哩。”“要要!谢谢大家。一担稻草,一把缸红糖水。只要你们送来,我就给你们喝个够!”上百个妇女,半天就把学校操场上堆满了稻草。余校长这一招,把他在新河的威信竖得高高的了。把学校与群众的关系搅得像糖水一样甜。
一周之内。校舍修复。还剩下许多稻草,留着当柴烧了。学校也恢复了全天上课。岸青哥在修建校舍中受到了表扬。深得余校长的信任。
三年“自然灾害”总算过去,人们总算能吃上饭了。听说**退居二线,**主持中央工作。各行各业,各条战线搞“调整、巩固、充实、提高”,还要“精兵简政”,政府减负,让农民增收。农村则提出“三自一包”什么的。生产队开始分自留地。“红关文件”一个个发下来,天天政治学习。干部带头要为国家分忧。怎么分忧,要“精兵简政”,支持农业第一线。
这时,岸青哥被派遗到油榨坊分部当负责人。油榨坊离莲湖镇很近,与莲湖中学隔村相望。我坐在教室里以看到他在操场上上体育课。岸青哥还不满二十岁就当了分部负责人。管理三个老师和七十多名学生。我为他高兴。岸青哥却反倒惶恐不安。不知道是校长对他的信任,还是考验。“精简”的文件已经逐级传达。听说要压缩小学规模。他本不想到分部来,分部万一被“压缩”,被“砍掉”……他有些后怕起来。《文件》里的精神,凡是拉上马,跃进过了头的,都要下马。有些单位要“关、停、并、转、砍”,充实农业第一线。他非常热爱教育工作,已经有三年的乡村教师教龄了。他处处争取进步,还向学校团支部递交了入团申请书。也就是递交申请书后,校长跟他谈话,派遣他到分部去当小头头。鼓励夸奖的好话说了一大堆。岸青哥非常自信。当时,在整个莲湖区的“六?一”教师中,能胜任高年级课的只有三个人,其中一个就是柳岸青。现在又调他去当分部负责人。他期望自己在这次“精简”中被保留下来。这是他跟我说过的内心的话。他口头上还是说“一颗红心,两种准备”。到艰苦的岗位上去。服从党的安排,接受组织考验。“不该知道的事,千万别打听;不该说的不说,不该你想的不想”张文泉校长的谆谆教诲他牢记在心里。相信党,相信组织,相信领导,服从分配。“我是一块砖,党把你往哪里搬,你就在哪里安。”“精兵简政”减到你,卷起铺盖回乡,支持农业第一线。光荣。没减到你,好好工作。
油榨坊分部离镇上很近,好的学生“开后门”进莲湖镇小学了。生源流失,教师也不想到哪里去任教。现有的老师是葛老师和她的丈夫。因为余校长不喜欢葛老师的小资调,找了个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借口,上学期,把她和王老师调到油榨坊分部。这学期,余校长又担心他们搞独立王国,开夫妻店。便把岸青哥调来当负责人。岸青哥毕竟年轻,不懂其中奥妙,有苦难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