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6章 《朝代兴替与气候变化》(二)(1/2)
【然而好景不长,公元初的时候,气温再次趋降,到了2世纪末期平均气温下降了2.5~3c,已接近现代的温暖水平了,寒冷的气候会引发各种自然灾害。
而这时欧亚大陆的森林和草原开始逐步消亡,沙漠的扩张又带来了炎热与干燥,使我国的西北地区引发了严重的饥荒。大批的饥民外出乞食,但即使外逃难以获得有效地救助,最后走投无路的饥民参加了起义。
这样恶劣气候在王莽时期达到了最高峰,在王莽执政的那14年中,基本上每一年都会发生旱灾,低温霜冻和蝗灾。
这次的气温突变,直到王莽死后数十年才基本结束。】
汉朝
刘彻自然是很厌恶这个窃国之人,但是他这也太倒霉了啊!
不对啊!他这是活该啊!自作自受!
其实刘彻很想说一句天罚的,但是天幕的讲解中,已经让他意识到了,是恶劣天气会引发王朝乱象,而不是皇帝失德引发恶劣天气。
果然……天人感应是有点坑皇帝啊!
明朝
崇祯此时都要哭死了,明明这倒霉天气和他没关系,但偏偏他是皇帝,他得承担。
可是没用啊!
祈福也祈了,罪己诏也下了,就是不下雨他能怎么办!
“天幕啊天幕,你可能帮帮我?可能救救大明?”
【东汉前期,气候开始由干旱转向湿润,这很利于农耕生产,这样适宜的气候持续了数十年。
到了东汉中期,气候又变得干燥起来,气温也开始下降,区域生态质量逐步恶化,关中小麦减产,汉人大批从原来的屯垦区开始内迁。
汉安帝即位的十九年间,全国共计发生了水灾11次、旱蝗灾害各七次。
到了顺帝之后,农民起义逐渐多了起来,基本每次起义的人数都达到了万人以上,不过这还没有到动摇东汉王朝的地步。
直到情况越来越差,张角发动了黄巾起义,自此之后农民起义的频率越来越高,起义的范围也越来越大,这样大范围的起义一直持续了30多年。】
“是啊,也就持续了三十多年,那之后不就是各势力乱斗了吗。”
邓绥很是无语,她以为自己执政期间这么多灾害就已经够倒霉的了,没想到后面还有更惨的呢!
【转寒的气候同样影响了北方的草原森林,草木茂盛、多禽兽的环境变成了苦寒不毛之地,所以大批游牧民族也开始南迁。
五胡乱华也是发生在这样的前提下。
说起那时的南渡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所驱使的,但实际上西晋人口的迁移几乎是同游牧民族的南迁一起发生的。
根据学者们对各种沉积物的研究,在公元281-291年间,西晋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干旱,并引发了大规模的饥荒。
之后西晋连续多年出现旱灾、蝗灾等严重的自然灾害,原本河套及其以东的广大农垦地区变得极为恶劣,游牧民族在干旱的驱使下入主中原。】
唐朝
房玄龄:“魏晋时期,北方成了多族聚集之地,以往只觉得是外族被中原的富饶所吸引,却不想是原来生活的地方无法生存了。”
“陛下,既然如此,不如让他们彻底的融入大唐,这样于后世也是大功一件。”
“说的容易,怎么让他们彻底融入?”
“……”
殿内大臣开始争论不休,李世民也开始想着融合的可能性,其实大唐的包容性是真的很高了,但是做到真正的不分汉胡,还是很有难度的。
【战国时期的长江流域,气候湿热,人口稀少,土地开发程度较低。
而两晋时期,干冷的气候使长江流域逐渐变成了适宜农业生产的区域。
北方民族的南迁为江南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,使江南地区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,特别是三吴地区,有“千里沃野”,“鱼米之乡”的美誉。
大概彼时的百姓也认为等到人为作用的阻挠消失后,就能回到从前的生活吧。等到气候变暖,伴随着农牧界限的北移,人口重心又重新集中到了北方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