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章 会糜竺再扩商路(1/2)
其实建设书院,更多的是培养基层官吏。
这样可以避开世家大族的束缚。
有自己理想的官吏,可以更好的管理地方。
至于算术不论在军政、民政方面都可以推广,要是地方官吏在计算赋税、钱粮之时更加的明确、清晰,岂不是大大的助力地方管理?
而军中基层管理算术很好,对于兵力、粮草的计算,对于打仗定是大有裨益。
医学、农学这些治疗疾病、增加亩产的方法,都是可以大大提升百姓的生活。
“什么?农学、杂学,这种下里巴人的学说也要在学院讲学?”
听到周文所说,管宁瞬间就接受不了了,不论古今文学派,对于这种杂学都不甚看得起。
所以就算是华佗这样的医学大家,在读书人眼里也就是会点奇技淫巧的江湖郎中。
而另一个神医,他首先是长沙太守,对医学的造诣也只是他怜悯治下的百姓发展出来的兴趣爱好而已,只是最终他的兴趣爱好发展的远超常人罢了。
“哈哈哈,幼安先生,圣人有云,有教无类。而文以为,任何学说只要有益于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,更有益于地方治理,无需在乎是不是儒学经典,皆可学而用之”
周文说的大义凛然,对于管宁这种经学大家,也只有站在道德的最高点,才有可能说服他,不然和他讨论文学,咬文嚼字,或许十个周文绑起来都不是他的对手。
“好一个只有有益于百姓更好的生活,宁敬佩之至,那敢问?”
“文意邀请幼安公移居长广,出任书院山长”
不待管宁说完,周文便知其意,遂起身拱手一拜,诚挚的邀请。
“呵呵,子惠,某居辽东已久,多有不便”
管宁一皱眉,虽然周文的提议挺让他心动。但是文人是有文人的风骨的,当时董卓乱权,天下大乱,他跑去辽东避祸,专心学说,不理世事。
现在东莱建了个学校,他就出来,从道德层面说不过去。
“文知幼安公有诸多不变,在长广一样可以注经讲学,推广教化,幼安公也不想自己的学说就此沉沦吧”
一个人避祸辽东,能够教授多少学生,但是假如在书院呢?一个郡的学生岂是那种以名声吸引的数量能比的。
如果将来书院的名气更大,教学的东西更加完善,那数量级必然还要上一个台阶,那是管宁的学说又有多少人学?
当真是会名留千古,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了。
“子惠先生说的何其容易,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,现今天下大乱,老百姓能过好日子已是不易,又谈何识文断字啊”
周文说的好听,那么大一个学校,而且不是官办,要知道这个时代,读书的也就世家大族加上地方的豪强。
像刘备年少时都要靠叔父的资助,才能去卢植那里旁读。
普遍性的教育纯属是天方夜谭,要知道就算是在后世,共和国极力的推广义务教育,但是在广大农村还是又迫于生计的问题成为了九年义务教务的“漏网之鱼”。
“幼安公来了便知,文既然决议要办,自有方法”
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,以精盐赚取财富,大力发展农耕,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的日子。再者书院也不可能一下全部搞起来,可以分批建设,分批发展啊。
“好,那某便来试一试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