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综穿〗目标,名留青史第25部分阅读(1/2)
每隔七日向所在地附近的粮仓领取七日的粮食。这样一来,如果有军队叛乱,等于直接断了他们的后勤。只要不是个傻子,就不敢在军中发动叛乱。另外,新政还指出,自即日起,士兵的粮和饷彻底分开,士兵只给饷,不给粮。因为粮有贵贱之时,上下起伏较大,但银钱却比较固定。宋代没有可能出现大的经济动荡,汇率基本稳定。这大大保证了士兵的生活,杜绝他们因为过不下去而铤而走险。
将从中御政策修改得很顺利。但赵恒登基这件事却经历了一番波折。
赵光义的皇后李氏并不是赵恒的亲生母亲,虽然赵恒很尊敬她,平日里对她也很有礼,很亲近。但赵恒毕竟不是她的亲儿子。于是,在太监王继恩的怂恿下,李太后一时被冲昏了头脑,要立赵元佐为皇帝。而且,朝堂上还真有人陪着他们胡闹。
慕容建中现在一心要重振朝纲,恢复大宋的元气,然后北伐燕云,收复剩余的几个州的失地。哪里容得他们胡闹?
他义正言辞地在朝堂之上怒斥李太后,然后,当着百官的面,将妖言惑众的太监王继恩当场格杀,随后,又拿出遗诏,当众宣读。李太后虽然也有些手段,但到底只是个深宫妇女,哪里见过这么血淋淋的场景,一下子就被震住了。那些别有用心的宵小也马上就偃旗息鼓了。哪里还敢再出来作祟。赵元佐更是直接表示,自己对皇位毫无兴趣。
在慕容建中,杨继业和八贤王再加上大臣吕端等众位大臣的拥护下,赵恒终于得以登基。
只是,慕容建中很快发现,这个赵恒实在不是一个当明君的料子。他最多就能当个守成之君。而且,如果不加以引导的话,他极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昏君。因为,他不仅懦弱,而且耳根子极软。他简直就是j臣佞臣的福音啊!虽然他也亲近那些贤臣,但贤良的臣子大多都比较耿直,难免会触怒他。就像历史上的寇准那样,最后被他贬到雷州去了。这样一来,他身边的贤臣越来越少,j臣却越来越多。长此以往,朝堂也会变得乌烟瘴气的。
不过还好。现在的赵恒还比较年轻,可塑性还比较强。能慢慢加以引导。
有一日,赵恒问慕容建中“丞相,太祖可比前朝哪位皇帝?”
慕容建中说道“太祖除五代,灭十国,开创我大宋基业,功劳虽不如秦皇汉武隋祖唐宗。但跟唐高祖比却是绰绰有余了。”
赵恒又问道“那,您看我能跟谁比肩呢?”
慕容建中说道“陛下登基日浅,功绩尚未建立,没有办法比较。但依微臣之见,陛下的成就将不弱于齐景公。”
赵恒有些不高兴“为何是齐景公?”
慕容建中解释道“齐景公重用晏子,擢升司马穰苴,文武相辅,齐国昌盛一时,亦为一代明主。然齐景公虽任用贤达,亦宠信j佞,贪图安乐,虽有霸主之心,却无霸主之行。齐国虽治,然终究拘于淮泗,不复桓公之霸业;虽用贤能,司马穰苴却终究郁郁而终。如今,陛□边既有治国之臣,又有乐身之臣。陛下没有放弃他们中的任何一个,难道陛下真的想做齐景公吗?臣斗胆,自齐景公之后,齐国几世而亡?若陛下效仿,大宋又如何?”
赵恒如有所思,良久向慕容建中行礼,说道“如今朕已经有杨将军这个田穰苴了,也请丞相不要推辞,做朕的晏婴。”
……
赵恒问慕容建中“丞相总是要我效仿唐太宗纳谏,可唐太宗身边有魏征这样的臣子,我身边有吗?”
慕容建中说道“寇准就是。”
赵恒又问道“那他们两个谁更直呢?”
慕容建中答道“是魏征。”
赵恒又问道“那为什么魏征说话那么直,唐太宗都愿意听从他的建议。寇准不如他,我却不能听从他的建议。难道是寇准才干远远不如魏征?”
慕容建中回答道“不是这样的。恰恰相反,不是寇准比不上魏征,而是您尚且不如唐太宗。唐太宗能忍受寒冬里凛冽的北风刺骨,所以,他迎来了大唐的春天。您有了两位先皇为您开创基业,已经不用经历唐太宗的艰辛,却连秋日里的凉风都忍受不了,如何能收获丰硕的果实?忠言逆耳,良药苦口。岂能因为自己的舌头受不了良药的苦味就指责开药的大夫是个庸医。”
赵恒起身一拜,说道“学生受教了。”
……
就这样,在慕容建中的悉心教导和循循善诱下,赵恒逐渐向一代明君靠拢。虽然因为他本身的才华有限,比不上唐宗汉武这样的千古一帝,但却也是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。大宋的天下由他来领导绝对没有问题。
教导赵恒的同时,慕容建中也在勤修内政。
他穿越三世,还是第一次做文官。这对于他来说既是一个新鲜的经历,同时也是一个挑战。以前赵光义在的时候,他束手束脚的,没法施展心中的抱负。如今,大宋的国政基本上由他主持,他终于可以施展他的所有的政治才华了。
他来自于后世,知道封建王朝的兴衰规律。他虽没有想要一举改变它,但却能大大缓解封建王朝衰落的过程。而且,宋朝的工商业很发达,很像后世的重商社会。他根据历史的经验,再根本宋朝的实际,将后世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嫁接到大宋的政策中。如他所料,大宋因为这些有效的政策得到飞速的发展。工商业迅速复兴,农业也有所发展。国家收入逐年增加,国力渐渐变强。
但他的新政虽然没有王安石那么偏激,但终究还是触及,甚至直接冒犯了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制定的相关政策,连有些准备从一而终的国策也因此被破坏。这让很多保守的大臣非常不满。赵氏皇族子弟更是公然咒骂他,连一向开明的赵德芳也颇有微词。
不过,幸好他还有一个十分给力的盟友——杨韵。虽然这丫头有的时候很不靠谱,但有的时候班旗事来却毫不含糊。她也来自后世,自然是知道他干的这些事都是利国利民的事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,但从长远来看,还是非常有利的。她难得勤奋一把,使出浑身解数说服她的丈夫和哥哥一起支持慕容建中。
最终,赵德芳和杨继业被慕容建中和杨韵的双重奏给说服了。转而支持他继续改革。
但这件事造成的后果却也让慕容建中有些始料未及。他争取了另一位托孤重臣和宗室大臣的支持,改革得以深入。但同时,他也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匣子。
通过这一番的政治斗争,他俨然成为大宋朝的头号权臣。赵恒对他也颇有微词。再加上他求娶潘影失败,对慕容建中也是越来越不满。但他骨子里还是有些懦弱,即使心中再不满,也没有表现出来。但他也渐渐疏远了慕容建中。甚至因此又跟那些乐身之臣混在一块。
慕容建中没办法,只好进一步巩固自己和潘家的权势,同时还拉拢很多与他亲近,支持改革的家族,形成联盟。那些在斗争中暂时居于下风的官员和他们的家族也组成联盟;至于赵恒,他比较支持改革,但又因为担心改革派这边权势太大,没有偏帮改革派。对于保守派,他一方面是嗤之以鼻,另一方面又需要他们来平衡朝堂的势力。而自他以后的大宋帝王,有的激进,有的保守,游离于两派之间。而因为慕容建中这个榜样在前,后来的两派领袖更倾向于依靠自己的力量,而不是全力争取皇帝的支持。就这样,久而久之,宋朝竟然出现春秋晋国各公卿轮流执政,与国君相互争斗的盛况。因为有科举制平衡,宋朝没有因此分裂。但连慕容建中这个始作俑者都不知道,这个结果对于宋朝来说,是好是坏。
在改革的同时,慕容建中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老本行。厉兵秣马,随时准备北伐,彻底收复燕云十六州。
终于在咸平三年(赵恒登基第三年),慕容建中以杨延辉为先锋(毕竟是女婿,要提拔一下),杨继业为主将,杨家其余五子为军中大将,起兵十万北伐燕云。
这一战,慕容建中准备了很久,不仅十万大军所用的粮草兵甲都准备齐全。而且,在北伐之前,他好特地把崔应龙找来,再加上杨延辉和杨继业等人,一起围殴,搞死了天灵,断了耶律斜的一臂。
没有天灵的相助,耶律斜最终还是没有能守住云州。辽军被迫从大漠退回上京。至此,燕云彻底被收复,长城以南再没有辽人的势力。
此后,不敢就此退出中原的辽国多次向燕云十六州发动进攻,但收效甚微。都被守在那里的杨家诸将击退。
……
咸平七年,辽国再一次大举进攻居庸关。
赵恒本想按照惯例,吩咐杨家将出战的。没想到,这次慕容建中却主动请缨。
赵恒感到奇怪,但既然慕容建中自己请命,他也没理由不答应。
慕容建中回家收拾行装,准备出发。
这时,崔应龙走了进来,说道“你要准备去死吗?”
慕容建中哑然失笑“契丹那帮渣滓我从来没有放在眼里,他们又什么本事让我死?”
崔应龙摇摇头,说道“他们并不能杀你,但是你自己却有求死之心。”
不待慕容建中反驳,他抢着说道“别否认,我知道你到底是什么想法。”
慕容建中这下闭嘴了。
崔应龙疑惑不解,问道“我实在想不明白,你好好地为什么要寻死?你难道不关心影儿了吗?”
慕容建中微笑着说道“杨延辉对她很好,我没有什么好担心的。至于我为什么一定要死……”
慕容建中谓然叹道“崔应龙,你有过被人信任的感觉吗?我侍奉过多位君主,他们都因为各种原因倚重我,重用我。可信任我的人却寥寥无几。高演要杀我,高湛见死不救……说实话,赵光义在我看来不算是多英明的皇帝。但他却是唯二的两个愿意信任我,敢于将重任托付给我的人。对于他的信任,我真的很感激。”
“或许你永远都不可能了解。像我们这一类人,奉行的是士为知己者死,彼以国士之礼待我,我必以国士之礼相报。赵光义给予了我信任。可我却还是因为种种原因辜负他的信任。当初我对他的三个保证。我完成了第一个,向荀息那样拥戴新君登基。第二个保证,他肯定是希望我像赵衰辅佐晋公一样辅佐赵恒,但我却差点就做了赵盾的事。现在我已经是赵盾这样的权臣了。我不能一错再错了。我现在要去完成我的第三个承诺。”
“第三个承诺是什么?”
“像蟶|乳|粢谎馈!?br />
崔应龙沉默半晌,问道“你不能不这样吗?”
慕容建中摇摇头,说道“这是我的承诺。”
崔应龙突然笑道“你这个人真是奇怪。你本来不用违背承诺,也不用像现在这样。可你明明知道,却还是那样做了,我不明白,你到底是为了什么?”
慕容建中说道“我不为了什么,只是想到这片土地上的有一天可能会对别人卑躬屈膝,我就忍不住要让他们强壮起来。这样,他们就可以在外人面前昂首挺胸了。”
作为一个能隐约探知上下五百年的术士,崔应龙知道慕容建中话中的意思。
慕容建中突然笑道“你不是应该祝贺我吗?你知道的,这不是我生命的终结,我只是去找影儿的母亲。我会找到她的,一定会的。”
……
“爹还是执意要这样吗?”潘影看着愁眉不展的崔应龙,就知道了这次劝说并没有动摇慕容建中的心。
崔应龙苦笑道“你的父亲是个非常聪明的人,但他有时候比那些笨蛋还要固执。为了百姓,他不得不违背先皇的遗嘱;又因为觉得自己对不起先皇的信任,甘愿以死谢罪。我真是服了他了。”
潘影默然不语,神情显得非常黯然。她不是没想过劝慕容建中不要去。她可以肯定,只要她肯胡搅蛮缠,以父亲对他的疼爱,十有就会留下来。但留下来由如何呢?让父亲在这个世界剩下的十几年在愧疚中渡过,然后在下一世回忆起这些懊悔不已,却再也没办法补救。父亲毕竟和他们是不一样的。她不能这么自私。更何况……
潘影包含希冀地看着崔应龙,说道“师父,爹他一定能找到娘的是吧?然后,他们就会在一起,恩恩爱爱,白头偕老,就像我和四哥一样。”
崔应龙笑道“放心吧,一定会的。”
……
咸平七年,辽人兵犯居庸关。慕容建中亲自率军抵抗,经过浴血奋战,击败辽大将耶律斜,歼灭辽军三万人。
战争已经取得胜利,但慕容建中却突然脱下铠甲,骑上马,独自一人向辽军大营发起冲锋,最终战死。
与此同时,他给赵恒的最后一封信也已经到了赵恒的手上。里面只有一句话,就是蟶|乳|舳越骞档幕啊?br />
“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,敢不自讨乎?”
不久之后,赵恒得到慕容建中的死讯。回忆起慕容建中的教导,赵恒不禁泪流满面,也不再追究慕容建中生前的逾越,还有对他毫不客气的斥责。他很快就让人拟好了慕容建中的谥号,是独一无二的四字谥号文忠武烈。
对于慕容建中的家人,他也格外善待。对于求娶潘影之事也终于放开了。
后人对慕容建中的评价也是极高。很多人都对他佩服的同时,也为他感到惋惜。
或许慕容建中自己都没有想到,就是因为他最后的行为让他免收后人的苛责,他也成了受争议最少的权臣和改革家。因为他死得很坦荡,走得理直气壮,让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得以升华。没有人再质疑他的人品。
第58章 赵匡胤1
“我这是在哪里?”
慕容建中睁开眼打量着四周。看来,他又一次穿越了。挣扎着想爬起来。可是,一阵剧烈的疼痛袭来,他痛苦地呻吟了一声,被迫躺回去了。
慕容建中只好放弃起来的打算,只能躺着观察周围的情况。
只是,不到一秒,他立马就斯巴达了。
“这,这不会是大牢吧?”慕容建中有些呆滞地看着面前的牢笼。看这里守备森严,关押的犯人级别一定不低。
“呵呵,我现在可不就是这个犯人。”慕容建中自嘲道。
前身到底惹了什么事,给他留下这么个烂摊子?他简单搜索了一边这个身体的记忆,原主姓赵,小名匡子。身份嘛,不过是个小乞丐。他连自己到底犯了什么罪都不知道就稀里糊涂地被抓进来了。而且,审问什么的根本就没有过,他被毒打一顿之后,立即被定了死罪,等到秋后直接问斩。
不仅如此,慕容建中梳理了一遍记忆之后发现原主的身份也很蹊跷。根据原身的记忆,这个赵匡子出身在一个军人家庭,他的父亲是周国的将军。他十岁以前过得很幸福,可十岁那年,家里遭逢大变,父母亲族相继死去,只剩下他一个人。之后的五年,赵匡子沦为乞丐,在各国流浪,苟且偷生。前不久,他流浪到楚国,饿昏在大街上。被楚国公主马馥雅救起。这位馥雅公主没问缘由,不仅给他吃食,还亲自诊脉,为他治病。赵匡子本以为时来运转。却怎么也想不到,没过几天,他就莫名其妙地被抓进牢里来。
虽然这段记忆有些零碎,有的还不堪入目。但慕容建中却也从中得出一些不寻常的信息。
似乎有人故意针对赵家,或者说针对赵匡子。慕容建中分析记忆时,隐隐感觉有一只庞大的幕后黑手在掌控着这一切。赵家灭门,赵匡子流浪,还有那些不堪的经历,都是有人暗中操纵。他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灭赵家,而是特意针对赵匡子,赵家好像只是顺带的。在赵家灭门后,那幕后的人好像故意放过赵匡子一般,让他独活,却也让他彻底失去尊严。
只是,慕容建中有些想不明白,究竟谁跟赵匡子这么一个孩子过不去,仿佛有天大的仇恨一般,破坏了他原本幸福的家庭还不算,还恨不得将他打入尘埃。这究竟是多大的仇啊!而且,这个人的能量绝对非同凡响。赵匡子才刚刚因为马馥雅而过得好一点,他马上就出手将赵匡子送入大牢。而这一次好像是下定决心要一次性解决他一般,直接往死里整。
这个人究竟是谁?他又为什么这么做?
即使慕容建中智计非凡也实在摸不透。从赵匡子的记忆里也找不到什么蛛丝马迹。那个人把自己摘得很干净。一直没有现身过。
“不过,这个神秘人应该快出现了。”慕容建中眼中寒芒闪过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